飞行员向观众挥手致意 “硬核、帅气”圈粉无数

  昨日,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表演现场。

  →昨日,歼-20进行单机空中展示。

  昨日,运-20进行单机空中展示。

  除了“七机开花”、“一箭穿心”,还能一睹歼-20战术魅力。昨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拉开帷幕,除了有“红鹰”、“天之翼”飞行表演队和八一飞行表演队展示特技表演,20家族歼-20、运-20还展示了多个单机飞行动作。上午飞行表演结束后,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员向观众挥手致意,这一举动再次圈粉,更被网友评价为“硬核、帅气”。

  运油-20

  空中战斗力“倍增器”

  

  看完20系列空中飞行表演,南都记者来到活动静态展示区,看到了首次与公众见面的运油-20。作为新一代空中加油装备,运油-20是在运-20飞机基础上运用空中加油技术自主研发的大型空中加油平台。如何一眼识别运油-20和运-20的区别?从外观看,这个大家伙可不一般,它有一对大大的“翅膀”,在两只“翅膀”后面各有一根长长的加油管,它列装部队后,可作为空中战斗力“倍增器”。

  值得关注的  是,网友还给运油-20执行的任务取了个浪漫     的名字,叫“长空之吻”。这个“长空之吻”具体    如何实现?难度系数高吗?

  空军指挥学院王明志大校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分析,运油-20的显著特征是在两个机翼靠近翼尖部位下方,有两个大吊舱,这里就是运油-20的空中加油吊舱。在进行加油的时候,加油员会把吊舱放出来,一个软管伸出一定长度,然后,受油的飞机再逐渐接近到加油锥套,用受油机上的加油探管跟加油锥套套在一块,从而实现空中对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长空之吻”,“这一项工作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可大幅度拓展作战范围

  

  公开报道显示,刚参加完东部战区台海演训回来的运油-20,可同时在高空给歼-20和歼-16空中加油。近日,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对外发布运油-20、歼-20、歼-16同框照,也引发外界关注。8月26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第二场发布会上,空军再次对外发布三机同框照纪念封,如何解读这些动作背后释放的信号?

  王明志认为,运油-20装备空军后,对空军战斗力提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航空兵活动有三个主要特点,即高速机动、远程作战和猛烈突击,其中空中加油能力对于实现远程作战有深远影响。

  “有了空中加油机后,就相当于把一个加油站从地面搬到空中,而且是活动的空中加油站。”王明志说,这样作战飞机在执行任务时,可以按需接受运油-20加油,从而飞得更远,活动范围更广,部署更加灵活,这对提高空中打击能力可发挥重要作用。有了运油-20,空军作战部队作战灵活性更强,作战范围就可以大幅度拓展,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空中力量“倍增器”。

  新航迹

  去过没去过的地方

  飞过没飞过的航线

  

  今年是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在吉林长春第九次举办,作为空军飞行员的第二故乡,这里见证了空军10年装备迭代升级。申进科强调,过去10年,空军去过没去过的地方,飞过没飞过的航线,并公布了10年新航迹。

  回顾2015年3月,中国空军轰-6K轰炸机前出第一岛链,飞越巴士海峡,在西太平洋上宣示了中国空军的存在。2016年,空军航空兵出动轰-6K战机对黄岩岛进行战斗巡航。近年来,轰-6K、苏-35和预警机、加油机、侦察机等多型多架战机编队常态化体系出击、战巡南海不仅宣示了中国空军的战略存在,更提升了中国空军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实战能力。

  申进科表示,开展远海远洋训练是大国空军和强国空军的通行做法,更是中国空军走强军之路的必然选择。

  

  空天“战神”“千里眼”亮相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今年的航空开放活动上,无论是飞行表演还是静态展区都可以看到一起开辟过新航迹的明星装备身影。除了网红家族20系列之外,还有被誉为空天“战神”的轰-6K、有“千里眼”之称的空警-500。

  对此,王明志告诉南都记者,10年间,人民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砺兵台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海外投送、抗疫救灾,开辟了七大新航迹。无论是在东海、南海,还是在高原上都可以看到空军航空兵部队的身影。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航迹在不断延伸,拓展范围进一步在扩大。”王明志说,如今,有了运油-20新成员的加入,空军执行任务更灵活了,切实提升了空军战略能力。

  讲述

  01

  歼-20飞行员点赞战机优异技术性能:

动作观赏性强,实战能力也强

  “人民空军的装备越来越先进,我们打赢的底气越来越足。”8月26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拉开帷幕。当天在空中展示单机特技动作的歼-20飞行员李德兵在发布会上介绍,此次歼-20的飞行动作既有很强观赏性,也有很强实战能力,体现战机优异技术性能,同时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技战水平以及对飞机的操控能力都是极大考验。

  李德兵表示,歼-20的列装不仅改变了空军主战飞机的构成,也带来作战理念、战术战法的变革,展示了空军战略转型新成就、空军力量新发展,这些年他和战友投身新时代练兵备战,战机航     迹不断远伸,体系能力越练越强,在空军体系对抗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空军新质作战能力跃升提供有力支撑。

  “歼-20战机正与时俱进,能力与刚装备部队时相比有了很大提升。歼-20这一国之重器,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必定不辱使命、创立奇功。“李德兵说。

  他还透露,开幕当天初步计划是双机表演,但由于上午天气情况较复杂,他们在地面做了精心准备,做了备份方案,对动作有所调整,也控制了动作量。为了更好展现国产最先进战机性能,他们尽最大努力展现歼-20最好的一面。

  02

  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何晓莉:

我们既是表演员,更是战斗员

  一架歼-10表演机以接近70度的仰角直插天际,双机剪刀机动、对头交叉,六机编队斤斗、同步横滚……8月26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长春上空上演了一场精彩震撼的飞行表演。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何晓莉是这次飞行表演的飞行指挥员。

  

  “牢牢控制住手中的操纵杆”

  

  “针对此次长春开放活动,我们制定了4套表演方案,共计22个动作。”何晓莉介绍,这些动作都对队员的技术和团队协作提出了很高要求。“比如四机横队通场这个动作,(需要)四架飞机保持间隔、速度一致,前后还要在一个水平线上。”

  表演难度很大,但经验丰富的何晓莉与她的战友们圆满完成本次表演任务。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何晓莉,2013年加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如今已经是表演队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空军中校、一级飞行员。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何晓莉驾驶着歼-10战机,以50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与战友一起组成“71”队形,飞过了天安门上空。

  每一次飞行表演的精彩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相对男性,女性上臂力量较弱,为了更准确操作飞机,女飞行员要付出更多努力。在刚加入八一飞行表演队时,为了在训练中保持队形和飞行距离,何晓莉总会“牢牢控制住手中的操纵杆”。训练结束后的何晓莉,手抖到无法用筷子夹菜,只能用勺子吃饭。

  

  时刻准备着保卫祖国的蓝天

  

  何晓莉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我国第一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参与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等多次重大飞行表演。

  “日常训练中,我们以表演训练为主,承担着国内外航展及其他迎宾任务。但是,身为一名飞行员,我们不仅是表演员,更是战斗员。与所有战友一样,我们时刻准备战斗。”何晓莉说,无论身在哪个编队,每一个飞行员都在时刻准备着保卫祖国的蓝天。

  对何晓莉而言,长春是她的第二故乡,她的母校空军航空大学就坐落于此。借此机会,何晓莉也对新一代的飞行学员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她在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这样说:“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年新入校的飞行学员是被运-20接送入伍的,这在我们空军的历史上还是首次。伴随着国之重器的航迹入伍,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对飞行员培养的高度重视。”

  她寄语年轻的师弟师妹,希望新一代飞行学员们能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成长为我国制胜空天的未来人才。

  热搜追踪

  拍摄“三剑客”同框者自述:

用镜头记录空军28载

  杨军,空军某基地二级军士长,最新小学《科学》课本封面“三机同框”照片的拍摄者。这张火了的照片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面是来自杨军的自述。

  以前我们这些战机摄影师被叫做“战士摄影师”,现在被称作“二级军士长”。不论称呼怎么改变,从我拿起相机开始,这28年间,我一直坚持用镜头记录人民空军的发展。

  这两天上了热搜的歼-20、歼-16、歼-10C“三机同框”的照片,是在此前一次空军部队的实战化训练中拍摄的。当时歼-10C在沙漠地区进行超低空训练,气候和气流条件比较复杂,但得益于战机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拍摄了几十组照片之后,我终于抓拍到了这张“三机同框”照片。

  我当时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这就是人民空军的“三剑客”。

  照片通过“空军发布”微博发出去后,热度很高,教育部门也过来联系我,想要把这张照片作为课本封面。我当时很高兴,希望能够通过我的照片去让更多青少年了解空军、热爱空军。讨论之后,最后决定把它用作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本封面。

  因为这张照片,我还受邀去给我们当地的幼儿园中班小朋友们讲课。开课之前,老师特意叮嘱我,让我讲20分钟就行了,不能讲太久,因为孩子们太小,注意力不集中。没想到我一堂课讲了一个半小时,小朋友们全程热情十足、参与度特别高。

  快下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提问环节,想看看孩子们听懂多少。我放出了三张照片,分别是歼-16、歼-20、歼-10C,没想到80%的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尤其是最富有科幻色彩的歼-20,他们都能认出来。这件事让我真正感受到,强军梦和中国梦应该从孩子抓起。

  采写:南都记者 潘珊菊 见习记者 赵霖萱 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