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2022年广州中考四个批次的录取结束。今年是广州“双减”后的首个中考,从招录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哪些趋势?今后中考政策又会存在哪些新改革,带来哪些影响?南都记者分析了四批的招录数据,可以从三个关键词把握中考分数线走势。
名额分配批完成率创新高 影响:第三批录取分数线
根据广州市招考办数据显示,广州中考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名额分配共录取考生19411人,名额分配比例调整为50%后,计划完成率首次突破八成。名额分配成为户籍生(含政策性照顾学生)录取的主要途径。今年全市名额分配招生学校共提供名额分配计划23513个,约占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37.70%,填报名额分配志愿的户籍生有59224人。名额分配计划共录取19411人,较去年增加3314人,计划完成率约82.55%,较去年大幅提升9个百分点,创名额分配比例调整为50%后的计划完成率新高。
今年,广州市名额分配仍设有最低控制线,即以学校过去三年(2019~2021年)的录取分数线平均值下降20分,适逢今年分数大涨,因此流标率有所下降,在情理之中。
第二批流标率大降,意味着一部分学生以较低的分数在第二批下车,流入后面统招批次的名额就会减少。第三批统招批次名额减少,导致招录学校分数线抬升。
今年从部分名校的流标情况来看,大部分是由于较为边远地区学校学生分数线无法达到名额分配的最低控制线,如果“名额分配批次不设限制性分数”明年落地,流标率将会大大降低,无限接近零,这就意味着第二批次几乎没有流入统招批次的名额,统招批次的名校分数线或会进一步抬升。
但如果从教育均衡方面来看,名额分配真的让相当一部分在普通初中就读而且名列前茅的学生享受到优惠。这或会在政策导向上,影响部分人小升初的选择。
市招办在对名额分配批的情况总结会上表示,名额分配政策效能进一步释放,考生选择初中不必“舍近求远”,在家门口的初中学校就有升入优质高中学校的机会,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不少区属学校分数跃升一个梯度线 影响:志愿填报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
今年第三批招生学校分数线呈现不少新变化。首先,从省市属学校的分数线来看,校际间录取分差缩小。华附分数线以740分高居榜首;紧跟其后的是省实和广附,均为739分,仅相差1分,两校并列第二;而广州市第二中学则以分数线737分,排在榜上第四位,与前一位相差2分。
从区属学校的分数线来看,今年不少区属学校成为“黑马”,招录到高分生源,有的学校甚至从去年的第三梯度线跃升至今年的第二梯度线,上升了一个等级。如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中学、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广州市89中、广州市科学城中学等5所学校分数线从去年的610分飙升至今年的670分,提升了60分,从第三梯度线跃升至第二梯度线。广州市第四中学从去年的610分飙升至今年的669分,提升了59分;广州市第一中学从去年的624分飙升至今年的670分,提升了46分,从第三梯度线跃升到第二梯度线;广州市第五中学从去年的667分提升至今年的713分,提升了46分,从第二梯度线跃升到第一梯度线;天河中学从去年667分飙升至今年的707,提升了40分;广州市玉岩中学从去年的677分提升至今年的710,提升了33分,从第二梯度线跃升到第一梯度线。
此外,黄埔区今年的中考分数线也值得关注。该区第四批最低录取分数线达到第四梯度线590分,进一步向老三区和天河区追赶靠拢,未来可期。
由此可见,区属学校的潜力优势进一步发挥,生源已是今非昔比,这就需要将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稍微“低估”的学校。换言之,高中学校的差别在逐渐缩小,高考才是真正比拼的关键时刻。
滑档人数超万人 影响:填报志愿心理求稳还是冲高
广州市招考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考普高最低控制线545分,全市上线学生约7.25万人,普高学位为6.2374万个。也就是说,约1万上线学生将录不到普高。2021年普高计划56157人,上普高线考生65601人,约1万上线学生录不到普高。两年相比较,理论上滑档人数今年与去年大致持平。
南都记者分析,今年对滑档感受尤为强烈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体分数抬升,让不少学生达到了690+、700+,而今年不少区属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上升了一个梯度,如前所述,更多是从第三梯度跃升至第二梯度,甚至第二梯度跃升至第一梯度,往年第一梯度冲不上的考生在第二梯度有保底学校,第二梯度冲不上去的考生,在第三梯度能有较多的保底学校,但今年第三梯度保底落空,有的直接落到了第四梯度,甚至不能被普高录取,只能等待补录,这就造成了高分低录或者高分也要等补录的现象。
由此可见,如果要尽量避免滑档,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尤其是临界生在填报志愿时可相对求稳,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合理范围内的学校,毕竟随着教育资源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校际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