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自备“状元套餐” 校长现场加油打call

  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考点外,校长全汉炎和老师们一起为中考生加油打call。

  铁一中学考点外,一名家长为考生擦汗。

  铁一中学考点外,考生佩戴“中考必胜”定制口罩。

  昨日,广州迎来“双减”后的首个中考,广州全市将有超过10万名考生步入中考考场,考生人数创下近五年来新高。对于考生而言,进入理想的高中,中考的竞争依然激烈,但如今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转变了心态。

  当日,南都记者在广州市部分中考考点采访时看到,考生们淡定从容步入考点校园,挥手与送考家长作别。家长们或身穿红衣,或手捧鲜花,用一个拥抱、一句鼓励,祝福孩子。双减后,学生的中考体验如何?南都记者与你一起直击。

  红衣、向日葵和鲜花 祝福考生“旗开得胜”

  早上7:30分左右,执信中学的校门两侧早已站满了前来送考的家长,他们等候在专门的区域,目送自己的孩子步入考场。南都记者注意到,他们大都身穿红色的送考服,上面写着“旗开得胜”,有许多家长组团前来为学生送考,还有的家长手持向日葵,为前往考场的考生加油助威。

  来自执信中学初三(9)班的家长沈女士对记者说,拿向日葵是希望孩子一举夺魁,能取得好成绩。她笑着说道,自己六点半就已经来到学校门口送孩子了,“我觉得自己要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在孩子的关键时刻要是有爸爸妈妈在场能给予他们鼓励。”

  同样热闹的还有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早上7点30分左右,校门两侧早已站满了考生和家长。他们大多身穿红色的送考服,希望为中考讨个好意头,有家长特意准备了向日葵和花束,为前往考场的考生增进信心,一举高中。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还有不少老师为学生送考助威,并送上红包祝福。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家长赵女士对记者说,“希望他能考上心仪的学校,中考期间就负责吃好睡好,情绪稳定,其他要求我们基本上都不会拒绝。”

  早上8:00左右,许多身穿红色上衣的老师和家长站在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天胜校区)门口的两侧,为即将中考的孩子加油鼓气。几位家长举着写有“中考必胜”“越努力越幸运”的特制牌子,为陆陆续续走进考场的考生喊加油。

  在广州市第七中学考点外,送考的家长们特意穿上鲜红色的衣服,戴上红色口罩,为考生加油打气。南都记者注意到,家长们的口罩上印有“小心机”字样,不仅颜色抢眼,还印着“中考必胜”“逢考必过”等字样。

  在广东实验中学门口,省实学生家长为考生求高分各出奇招,自发准备了中考状元套餐,如“红烧猪手”寓意“手到擒来”。据送考家长透露,各科老师都为学生准备了考前红包,鼓励学生全力以赴,平常心应考。

  送上红口罩、幸运手绳 校长现场为考生打call

  在考场外,同样忙碌的还有校长和老师们。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考点外,校长全汉炎和老师们一起为中考生加油打call。

  由天河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家长组成的送考团队,早上7:40左右就来到了华南师大附属中学初中部考点为孩子们送考。他们统一穿着印有“天外加油”字样的红色T恤衫,在拥挤的校门送考大军中非常抢眼。

  天河外国语学校的胡校长告诉南都记者,临近中考的一段时间里,学校的策略是在日常学习、作息、休闲的安排上保持平常,但会有针对性地对每科答题方法、注意事项作强调,同时在前天对全体应考生进行了考试动员。“我们希望在保持生活如常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中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思考准备。”

  在广州市天河中学(花城校区)考点,新昌学校的学生收到了学校发的“中考必胜”红口罩和“金榜题名”幸运手绳。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校领导和老师们身着火红的送考服,列队迎接每一位考生,他们温暖的拥抱,热烈的击掌和有力的握手,都向考生传递了关爱、自信和祝福。祝愿同学们提笔从容作答,合笔如愿以偿,赴中考之约,圆青春之梦。

  专家评析

  语文

  关注社会当下的发展 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

  昨日上午11点,广州中考语文考试结束,作文题出炉。广州市有关教学研究专家对本次中考语文试题进行深度分析。

  据专家介绍,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2022年中考语文命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发挥课程育人目标,在精选试题素材、聚焦真实生活、培养家国情怀、加强写作思辨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讲仁爱,重家风,文化浸润少年心

  坚持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是最主要的选材依据,今年的语文试卷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当下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如建团100周年、冬奥会、古籍保护、乡村振兴、全民健身、职业教育、科普工作、湿地保护等都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紧跟时代的步伐。

  文言文阅读选自《礼记正义》,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弘扬讲仁爱、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古代典籍中获得对人生、对全社会的思考,突出“文以教道,以德教化”的思想。

  名著阅读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书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自信、乐观、奉献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人文启迪;《傅雷家书》全面展示傅雷家风,突出“真诚行人、认真做事”的生活准则,倡导重视良好家风家教的传承。

  探古籍,访湿地,语文聚焦真生活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非连文本阅读选取了这个热点话题。通过阅读与古籍保护相关的材料,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籍保护的现状、已取得的成果及保护工作的价值意义。

  综合性学习选择了“湿地也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命运。题目设置了同学们到湿地公园研学的情境,要完成的任务真实有趣,首先需要跟工作人员得体地交流,表达参与湿地宣传栏制作的意愿,然后为宣传栏设计栏目、制作宣传标语等,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去发现意义,建构并运用知识。

  善读书,读好书,名著拓展大视野

  名著阅读是2021年开始增设的附加题,旨在推动阅读,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丰富精神世界,助推精神成长。

  从考查涉及的文本类型来看,既有文学类文本《朝花夕拾》,也有科普作品《昆虫记》,还有书信《傅雷家书》,试题通过选取多样文本,引领阅读的多样化,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全面培养阅读素养。

  赤子心,家国情,写作抒发真性灵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我是如此地热爱____”,有别于往年的命题作文,本次写作采用半命题作文,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能激发考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是如此地热爱____”,既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实际,又关注到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题目的选材范围很广:可人、可事、可物;可个体,可群像,可家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个性化地填写横线上的内容,从具体的人或物的角度选材,可抒写自己对家庭、集体、社会、自然万物乃至国家的炽热的爱;也可从抽象事物的角度选材,抒写对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的执着追求。鼓励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详实地记录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及认识。

  物理

  健身、编钟入试题 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昨日下午,广州中考物理考试结束。“双减”下的首场物理考试,试题精心取材学生日常生活。物理试题结合健身运动信息考查机械运动基本概念、结合“编钟”考查声学基本概念、结合劳动具体场景考查力学知识……这场考试难度如何?出题有何巧思?广州市有关教学研究专家对物理试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专家表示,物理试题主要特点有:

  围绕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

  试题体现育人导向,通过情境充分发掘考试评价的育人价值,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例如结合学生健身运动信息考查机械运动基本概念;结合我国古代乐器“编钟”考查声学基本概念;结合工人劳动的具体场景综合考查力学知识。

  这些试题通过体育运动、音乐鉴赏、劳动实践等情境,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生活·物理·社会”的理念,落实五育并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重视科学思维,导向科学素养

  试题体现素养导向,重视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从情境中辨识、提取和加工信息,如运动设备记录信息题;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如发光二极管题;重视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及规律本质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体例解释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如红外成像测温仪题。

  回归教材内容,重视考查基础

  试题体现教学导向,有助于“教学评”一致性。试题情境关注选取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教材,突显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部分试题素材源于教材的实验、插图及习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如利用连通器做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实验,利用量筒间接测物体浮力的实验,利用改编自教材的实验情境考查学生的光路作图和电路连图规范。

  此类题目旨在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引导教学回归课本,让教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体现学以致用,学会解决问题

  试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试题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情境取材于生活实际,数据真实;不编造实验数据,注重试题的科学性、探究性;不设置偏题、怪题,确保试题的开放性、公平性。

  部分物理试题体现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理念,试题精心取材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实验探究等各类活动,信息呈现形式丰富,如运动设备记录信息、魔术道具材料、编钟、温控开关、发光二极管、红外成像测温仪、汽车启动电机的电路等。

  此类题目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让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品的物理学原理,引导学生从解题转变为学会解决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标特点。

  突出学科特点,考查综合能力

  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多角度获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表达的能力。

  试题通过文字、图表、图象、图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考查学生在不同呈现方式下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如试题中用到了运动信息表、能量流向图、实验情境图片、实验图示、数学图象等。

  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已学的物理知识,做出相应推理和迁移应用知识。试题还考查了学生借助文字、公式、图示、图表、图象等方式规范表达思维,如开放性设问等。

  化学

  从三星堆到“文房四宝”

  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昨日下午,广州中考化学考试结束。今年的化学试题出现了不少传统文化元素,“三星堆”“马王堆”“文房四宝”成为考试题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纳入到试题情景中,还借用了晚唐诗句鉴赏古代窑炉技艺……

  化学试题难度如何?在考试结束后,广州市有关教学研究专家对化学试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专家表示,试题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

  试题从我国古代工艺技术成果和当代科技成就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同时感受国家科技进步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

  如试题以“三星堆”“马王堆”等重大考古发现和“文房四宝”为题材,展现了我国古代在金属冶炼、手工业制造方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又如试题情境选用源自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铷原子钟国产化的故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使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诸多方面不再受西方国家的压制,向学生传递我国科技工作者们奋发图强、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

  又如试题从中国空间站“氧再生系统”取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科技的迅速崛起,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渗透美育、劳育以及绿色发展理念

  试题借助中华文化瑰宝传达文学之美、工艺之美、劳动之美,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宣扬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资源循环利用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方面的巨大贡献,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试题引用晚唐诗人陆龟蒙描绘青瓷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结合一些生动的图片, 展开对陶瓷制作、使用的探究,引导学生用现代化学的视角分析鉴赏古代窑炉及其技艺的精妙,品读中华民族人文与科技交相辉映的璀璨历史。

  试题用“能源结构图”表达了我国加快清洁能源开发的进程;试题介绍了“绿色冬奥”,以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特色,不仅凸显我国新能源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也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建筑减排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大意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试题围绕“三废”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创设试题情境,渗透了浓厚的环保理念。

  注重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考查

  试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解决真实化学问题,从而实现化学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如试题凸显广州元素,取材广州北部水厂最先进的第三代净水工艺——超滤膜处理技术,该水厂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单一膜处理车间和国内最大规模的超滤膜水厂,本题考查学生将物质分离方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将空间站中如何循环利用人体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用分子模型图呈现,情境陌生且极具时代感,考查学生运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水平。

  统筹:尹来 梁艳燕

  采写:梁艳燕 叶斯茗 孙小鹏 李梓毅 程小妹

  摄影:冯宙锋 孙小鹏

  实习生:郑纬浩 谭书涵 谭家怡 曾晓茵 谭炯昭

  通讯员:梁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