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产不息之综述
截至今年2月,东莞已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达67家,五年新增34家(含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实现倍增。
一直以来,东莞大力支持推动企业上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措施。重磅文件《东莞市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2021年-2023年)》(简称《鲲鹏计划》)以及配套奖励政策于去年推出,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那么,《鲲鹏计划》推动情况如何?当前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有怎样的特点呢?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首任会长林海川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东莞企业家资本运营意识不断觉醒和增强。当前东莞一些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没有登陆资本市场,这也意味着东莞板块市值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突破
去年,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登陆港交所,今年2月,东莞证券过会,东莞另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东莞银行正在IPO排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上市是东莞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之一。接连而来的消息,为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注入信心。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对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莞证券”)进行审议,结果显示为“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这表示,东莞证券7年IPO长跑获得阶段性进展!
东莞证券成立于1988年,东莞证券是全国首批承销保荐机构之一,也是东莞本土唯一券商,与东莞的经济发展历史相互辉映。天眼查资料显示,上市公司锦龙股份是其单一最大股东,持股40%。东莞本土另一家上市公司东莞控股持股20%。东莞证券最终受益人为东莞市国资委,通过间接持股44.36%。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有着“东莞人的银行”之称,2021年9月29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是东莞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地方法人机构。此前招股书引用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按年末存款余额及贷款余额计算,该行自2005年以来每年位居东莞市银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林海川分析,资本金是金融机构做业务的基础,银行上市以后资本金获得充实后,授信的支持才能够放大。银行上市以后必然对东莞本土金融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同理,证券公司也一样。
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结对共进”
截至今年2月,东莞已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达67家,五年新增34家(含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实现倍增。
虽说东莞上市企业数量处于全省地级市前列,但是对于东莞的经济体量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扩容提质”一直是东莞热点话题,东莞政府下定决心给莞企注入一剂“猛药”。
2021年,《鲲鹏计划》以及配套奖励政策推出。按照《鲲鹏计划》的目标设定,到2023年,力争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较2020年翻一番,数量超过8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翻一番,规模超过6000亿元。
“为支持东莞早日达成《鲲鹏计划》目标,协会成立上市促进委员会,重点加强对后备上市企业的联络和服务。”林海川表示,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帮助后备企业早日走上资本之路。
去年10月份,协会正式启动东莞市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结对共进”活动,利用上市公司的经验和协会的平台优势,帮助解决后备上市企业在筹划上市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出谋划策,目前已经完成两批22对的企业签约。
从上市企业数量、质量到区域产业质量的提升,《鲲鹏计划》已来,东莞要在万亿GDP新起点上走得更稳健,未来我们一起看执行。
专访
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首任会长林海川:
东莞市上市公司壹号产业发展母基金即将成立
南都:当前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近年来东莞上市企业快速增加,能否分析背后的原因?
林海川:东莞上市公司以制造业行业居多,位于产业链中上游。我市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超过八成,集中于电子信息、机械设备等行业。
东莞上市企业快速增加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包括注册制实行、科创板开板等,给企业上市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二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工作,出台《东莞市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通过实施镇街上市企业“破零”行动,鼓励园区、镇街设立上市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研究出台提高上市奖励的扶持政策。去年东莞市政府正式印发的《东莞市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有望推动东莞资本市场进入新的阶段。三是东莞企业家资本运营意识不断觉醒和增强,尤其是一些青壮年企业家,对资本市场有更多认识,通过资本运营来做大做强企业的意愿更强烈。
南都:根据《东莞上市公司年度发展报告》数据,东莞上市公司整体市值体量并不算大,较同级别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您对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有何建议?
林海川:目前东莞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只有4000亿出头,落后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惠州,在广东省内排第六,与东莞GDP体量严重不匹配。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是由于东莞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电子元器件等中间产品为主,在市场缺乏关注度和热点,以往的产业特点也让很多企业缺乏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东莞一些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没有登陆资本市场。但这也意味着东莞板块市值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做大做强东莞上市公司的建议:一是优化东莞上市公司的板块结构。一方面上市公司要进行结构调整,加大重组整合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培育和发展超大型市值的创新型企业,不断优化东莞上市公司结构。
二是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要提升资本运作能力,灵活运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资本工具,充实资本实力、打通资金瓶颈,助力公司快速实现产业整合、转型升级。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采取不同工具,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壮大。
三是上市公司要加强市值管理。上市公司要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推进,努力实现以内在价值为支撑的市值最大化。
南都:在助力东莞上市公司成长上,贵协会目前推出了哪些措施?
林海川:东莞规模以上企业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300家,为企业上市储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源。我市已累计认定了十五批共274家上市后备企业。目前,东莞在审企业和处于辅导备案企业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上市后发优势明显。
为支持东莞早日达成《鲲鹏计划》目标,协会成立上市促进委员会,重点加强对后备上市企业的联络和服务,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帮助后备企业早日走上资本之路。
去年10月份,协会正式启动东莞市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结对共进”活动,利用上市公司的经验和协会的平台优势,帮助解决后备上市企业在筹划上市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出谋划策。目前已经完成两批22对的企业签约。未来,深入发掘更多优秀的有潜力的上市后备企业加入到“结对共进”活动中来,力促完成后两批的签约,并按照计划有序推进签约后的支持工作。
协会还定期举办《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与交易所、金融局合作举办的各类培训,为后备企业答疑解惑,坚定企业上市的决心和信心。
此外,经过近一年的沟通、筹划,东莞市上市公司壹号产业发展母基金即将成立,主要投资与东莞上市公司有协同效应的配套项目,支持东莞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今年协会将争取三个交易所的东莞服务基地挂牌在即将落成的协会活动中心,组织好人力物力加强基地运营,成为东莞的“上市公司培育基地”,让政策和各种社会资源最大化发挥效用。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