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新办举行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政策例行吹风会,就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情况、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重点支持领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成投向基建领域
政策吹风会首先对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情况作出通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截至12月15日,全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发行3.42万亿元,占全年总额度的97%,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方向有所侧重,从资金投向看,全部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据许宏才介绍,今年发行的3.42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有约5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约3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约2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各地已安排超过17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有效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明年专项债券发行九大重点方向
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说,2022年专项债券发行有“三个聚焦”和九大重点方向。
“三个聚焦”分别是聚焦短板领域、聚焦重点方向、聚焦重点项目。近期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印发的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也明确了9大重点方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二是能源,三是农林水利,四是生态环保,五是社会事业,六是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七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九是保障性安居工程。
据介绍,明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可以用三个字形容:早、准、快。许宏才表示,考虑到明年一季度稳增长的压力较大,近期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了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额度1.46万亿元,要求各地明年一季度早发行、早使用。
隐性债务风险
广东率先开展全域无隐形债务试点 提供有益探索
近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许宏才介绍,财政部高度重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介绍,财政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5方面。一是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二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三是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四是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五是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南都记者注意到,吹风会上还提到了广东和上海启动的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工作。许宏才介绍,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广东省等经济体量大、财政实力强的地区率先开展了全域无隐形债务试点工作,为其他地区全面化解隐性债务提供了有益探索。下一步,财政部将支持上海、广东等地区分区分批统筹推进,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存量隐性债务,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财政部会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再谋划进一步安排。
专项债融资收益平衡
不具备条件项目不得纳入专项债券项目库
专项债券不计入政府赤字,偿债来源主要是项目自身产生的收益,融资收益能否平衡,直接关系到保障项目还款能力和防范债务风险。宋其超介绍,政府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一是在选择项目时,明确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设。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不得纳入专项债券项目库,也不得申请专项债券资金。目前专项债券重点支持的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职业教育、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都具有较为稳定的预期收益。
二是在安排发行时,要求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强化市场约束。
三是在后续监管时,动态跟踪监测专项债券项目的融资收益平衡情况。
地方债务违约风险
债务相关指标水平总体不高
许宏才介绍,国际上通行的债务指标有两个,一个是从全国汇总来看,主要是负债率指标,即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用来衡量总的政府债务水平;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指标。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衡量债务水平的指标不能用债务余额除以GDP,而必须跟综合财力相比,即债务率。
据悉,全国人大批准限额为28.81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是46.55万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负债率指标为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从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指标来看,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是93.6%,总体来说不高。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在100%到120%之间。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是不高的。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丁境炫
综合财政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