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虎妈”“鸡娃”,家长需与孩子相互影响、一起成长

  师生们在昆明市宝丰半岛湿地的麦田间穿行。 新华社发

  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三审稿昨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三审稿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针对有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期望值过高、施加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等行为疏于管教,草案三审稿作出法律回应。

  1

  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应负什么责任?

  对于有观点认为,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表示,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缺失或者不当是重要原因。为此,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并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关规定,细化监护人相关职责: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在家庭教育实施上,要求关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在具体职责上,要求监护人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在父母分居或者离异、委托照护等情形下,依法履行好家庭教育职责。

  同时,在法律责任中,除了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不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法律后果外,还规定公检法机关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的,要根据情况对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2

  从事家庭教育人员是否有准入要求?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臧铁伟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有针对性地作出一些规定:

  一是明确省级人民政府或者有条件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规范和评估规范。

  二是明确教育、民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是明确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制定家庭教育服务规范,组织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未对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准入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地方或者行业可以结合实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对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或者要求。

  3

  如何补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短板?

  臧铁伟表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较多困难,应当采取更精准的措施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家庭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帮助。为此,家庭教育促进法增加规定:设区的市、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措施,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档立卡,提供生活帮扶、创业就业支持等服务,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服务,引导其积极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4

  如何缓解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焦虑?

  臧铁伟表示,当前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焦虑情绪。家庭教育促进法也从家庭教育角度作出一些规定,帮助缓解父母的焦虑:家庭教育上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引导父母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三是明确父母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四是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五是从国家、社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协助的责任。

  

  案例

  良好家庭教育是化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良方”

  甘肃省天水市的鹏鹏是一名17岁的中学生。父母发现他与同学关系不融洽,厌学情绪较重,晚上睡眠欠佳。在父母的陪同下,鹏鹏近期来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人际关系障碍。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何蕊芳说:“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疾病,如果不早干预,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今年11岁的松松与太婆婆一起生活,一年级上了几天后就干脆辍学,染上了很多坏习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干预后发现,由于缺少家庭关爱,松松的心理不仅没有成长,反而扭曲,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偏差行为。

  无锡市妇联家儿部部长邓丽洁说:“偷东西、抽烟、猥亵女性等,这些与他年龄不符的行为其实都是他在通过模仿成年人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得到关注。”

  

  ●专家提醒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以及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很多青少年之所以罹患心理疾病,部分原因就是遭受来自父母有意或无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因此,孩子出现情绪问题,质疑、批评或贬低孩子的办法都不可取。

  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土壤”。父母保持融洽的夫妻关系,可以为孩子营造舒适的成长环境;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会向父母敞开心扉、倾诉烦恼,及时化解负面情绪。

  解读

  对话教育专家孙云晓: 

  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鸡娃”和放任自流都是不正常的

  就家庭教育立法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研究员。

  立法是为了保障每个家庭获得必要支持

  记者:为何要在当下就家庭教育立法?

  孙云晓: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社会安定,家庭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更是如此。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是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目的。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太多的问题,有的父母放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教而不当,甚至有的父母或监护人虐待孩子,现实中的许多案例一再敲响家庭教育警钟。而这些问题的由来不仅有家庭本身问题,也有社会问题,解决问题单靠提高认识、提高教育素养是不够的,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对孩子、对家庭进行支持,而家庭、政府应该各自承担什么责任,也需要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

  记者:你认为此次家庭教育立法的重点是什么?

  孙云晓:草案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这个规定显然是强调了父母的主体责任,同时,也明确了政府的主导责任。

  家庭教育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强有力的主导力量。草案确定了政府的主导责任。这次立法明确家庭教育要由政府部门来主导,这也就说明未来会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经费、专门的队伍,对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这是非常必要的保障。

  记者:如何落实好政府的主导责任?

  孙云晓:家庭教育立法不是政府直接参与实施家庭教育,更不是控制家庭,而是保障每个家庭获得必要支持。政府可以调动资源对家庭教育给予指导服务,规范家长行为,规范相关机构的行为。如对于城市而言,社区是否关心支持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不能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指标。

  

   适当惩戒的前提是尊重和保护

  记者:家庭教育立法存在法好立、落实难问题。比如,是否就不能对孩子进行打骂教育了?

  孙云晓:家庭的问题具有隐蔽性,所以法律在落实层面上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中国正在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保护法律体系。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套的关系。

  与学校教育一样,家庭教育也可使用适当的惩戒,但是前提是尊重和保护孩子。所以,非常需要从正面对家长进行引导、教育,在必要的时候对一些处在犯罪边缘的家长进行训诫,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需要公检法部门依据相关法律进行介入。

  记者:现在我国城市中的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关注,而有的家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对孩子疏于管教。对此你怎么看?

  孙云晓:我也注意到这个现象。教育孩子的核心目标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协调发展的人。但过度关注、过度忽视,都是不正常的,比如说现在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鸡娃”现象,农村一些人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现象,这些都背离了成长规律和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本质是生活教育

  记者:你认为家庭教育立法会否加重父母责任?

  孙云晓:家庭教育立法并不会加重父母责任,而是让父母恰当的履行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当下,学校式的知识教育挤占了生活教育的空间,学校和老师该做的家长都跑去做了,家长该做的没人去做。成长规律、教育规律都没有变,如果给孩子过多的学业压力,却忽视其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就可能畸形发展,对孩子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绝不只是大人教育孩子,而是全家人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尤其是信息时代是一个后喻文化时代,孩子有能力影响长辈,所以家长需要发现和学习孩子的优点,与孩子一起成长,应该成为21世纪家庭教育的重要理念。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采写:南都记者 程姝雯

  来源:新华社 中新社 法治日报 半月谈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