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红,那是革命先烈洒下的鲜血染红了它;青松挺拔,那是革命先辈不屈身姿的化身。一百年来,无数江门五邑仁人志士,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矢志不渝,奉献一生,许许多多的同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饮水思源,薪火相传,回望党的百年历程,这些先烈先辈们的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周文雍、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写下的不朽诗篇,激励着无数国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终身。
周文雍(1905-1928),开平市百合镇人,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私塾家庭。“五四运动”后不久,周文雍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读书,受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铁军(1904-1928),原名陈燮君,祖籍台山市三合镇,出生于富裕商人家庭。1922年进入广州坤维女子中学读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1925年考入广东大学,1925年6月参加反帝大游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华大地。同年11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担任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陈铁军受党的派遣,担任周文雍的助手。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2月6日,周文雍与他的战友、革命伴侣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就义。2009年9月,在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评选活动中,他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林锵云:智勇双全抗日英雄
“大跃进”时有人提出“亩产万斤”口号,林锵云说:“珠江三角洲哪有亩产万斤田?不要吹牛,做不到的事不要说。”
林锵云又名锟池、昌文,生于1894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下沙村大来里人。13岁随父赴香港谋生。参加过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曾参加广州起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被党组织派往珠江三角洲,先后担任中共南(海)顺(德)工委委员、广游二支队代理司令、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指挥、中区纵队司令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员。抗战胜利后,随部队北撤山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副政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常委等职务。新中国成立之后,林锵云曾担任过广东省第一任总工会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林锵云故居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下沙村大来里,一房一厅约30多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大合园建筑民居群,墙身主要由青砖砌筑,屋顶是横梁砖瓦。2010年,罗坑镇政府、下沙村委会对林锵云故居进行全面修缮。现故居保存现状完好。
旁边的林锵云故居展览室陈列了林锵云领导珠江三角洲武装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简介。2016年,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被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李少石:大义长争舍生取义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曾写下“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的诗句,坚贞不屈之志让人动容。
李少石(1906-1945),原名李国俊,又名李振,祖籍江门潮连富冈,出生于香港,后移居广州。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廖梦醒之丈夫,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女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忠于革命事业,曾先后在上海、香港、重庆等地开展革命活动,是周恩来的亲密助手。
李少石一生忠于革命事业,曾先后在上海、香港、重庆等地开展革命活动,立下了汗马功劳。1945年,李少石不幸牺牲,毛泽东亲自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
2020年,为深切缅怀李少石烈士,更好地展现和弘扬李少石烈士的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蓬江区潮连街道斥资在李少石祖辈居住地富冈村建设李少石事迹展览馆。据了解,该展览馆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由序厅、图片展厅、实物展厅组成。展馆运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融合技术,采取传统展览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声、光、电等手段,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李少石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林基路:铁骨丹心血洒天山
“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这是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林基路在狱中用铅笔芯在香烟纸上写下的《囚徒歌》。
林基路原名林为樑,1916年4月17日出生于江门台山都斛镇大纲村。1933年林基路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外围组织——中国反帝大同盟,并加入左联。1934年春,赴日本东京求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东京支部书记。1937年9月赴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到新疆工作。林基路在新疆先后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行政区教育局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职务。
1942年9月,林基路被盛世才软禁。1943年9月27日,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一起惨遭敌人秘密杀害,年仅27岁。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投身到艰难困苦的救国救民运动中,并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林基路故居位于大纲村中,故居修复还原了林基路生前室内陈设旧貌。林基路生平事迹展览馆建于大纲村“荣参书室”原址,2019年6月建成对外开放。馆中设有“共产党人的楷模——林基路生平事迹展”,以时间为序,共分“年少有志走向革命、留学东京革命先锋、统战新疆勤政为民、血洒天山不朽丰碑”四个篇章,全面展示他对党忠诚、献身革命的一生。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