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叶挺将军纪念园的石壁之上镌刻着叶挺的座右铭。纪念园内还伫立着一座策马奋战的雕像,上书“领导抗敌卓著勋劳”,正是叶挺将军铁骨雄风的写照。
“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重新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创建新型人民军队
叶挺,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广东惠阳。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1896年生于广东惠州一户农家。腾云学堂教师陈敬如为其改名“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期望其挺身而出、拯救中华。1912年,叶挺入读广东陆军小学校(位于广州东缘的黄埔长洲岛),1914年,叶挺到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长信,抒其“振污世,起衰弱”之志。
1918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叶挺在孙中山部队任警卫营长。1924年叶挺赴苏联留学,同年年底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的叶挺,经王若飞、王一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8月回国后,叶挺先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参谋处长,后又调任该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长。同年11月,第三十四团改编为第四军独立团。这支部队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队,全团官兵2000多人,连以上干部多是共产党员,部队建立了坚强的党支部。官兵骁勇善战,士气高昂,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革命劲旅。
1926年5月20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出师北伐,北伐战争因此拉开了序幕。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勇当先锋,一路领先,首战湘南,再胜湘东,先入醴陵,又破平江,夺取汀泗桥,敢于抗命取咸宁,拼命搏杀攻克贺胜桥,继而浴血奋战占领武昌城,把胜利的旗帜插上蛇山之巅。叶挺独立团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荣誉,独立团被誉为“铁军”的“铁拳头”。“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北伐名将”享誉中外。
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叶挺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成为工农红军总司令。他临危不惧、出生入死,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后来,毛泽东当面称叶挺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漂泊海外,在欧洲和澳门度过了10年流亡和隐居的生活。
百折不挠的革命信仰
在日寇入侵、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叶挺毅然归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商定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新四军军长。11月,叶挺应毛泽东的邀请到达延安。在与毛泽东的亲切交谈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军事战略,更加坚定了团结抗战的信心。
新四军军部成立后,叶挺指挥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大江南北敌后抗战的新局面。3年中,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达48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2.9万余人。
叶挺在新四军任职期间,针对国民党限制新四军发展的方针,在编制、经费、防区以及两军关系等方面,与蒋介石及国民党有关当局进行了许多交涉和斗争。同时,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向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国际人士和国民党内的朋友等,募集物资枪支款项,并动员一批学者、故旧、亲属参加新四军,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强令新四军在1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同时又密令顾祝同、汤恩伯等部进行围攻。中共中央为避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同意新四军部队撤到长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共9000余人从云岭北撤。5日,部队刚到达茂林地区,突遭到事先埋伏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叶挺指挥部队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了8昼夜的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叶挺在前往与国民党军交涉谈判时,被扣押。
叶挺被捕后,先后被监禁在上饶、桂林、重庆等地。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叶挺严词拒绝,坚贞不屈。写信向蒋介石表示:“挺不愿苟且偷生,以玷前修,愿保其真情而入地狱”,“个人之操守至死不可变”;并作《囚歌》明志,申明不会“由狗的洞子爬出”,去接受“自由”,而只期待着“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慷慨壮烈、大义凛然的《囚歌》,宣示着叶挺坚定高昂、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与信仰。
鞠躬尽瘁为斯民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中共中央营救,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出狱。被囚禁达五年多的叶挺,出狱后回到了重庆中共代表团所在地。第二天即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提出:“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重新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给他发出由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回电,批准了他的入党请求。
叶挺回到党的怀抱后,以极高的政治热情要求党给他分配工作。党中央派他跟随周恩来作为共产党军队代表,在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3人军事会议。4月8日,叶挺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同乘专机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罹难,时年50岁。叶挺的妻子李秀文、女儿扬眉和幼子阿九及小保姆也同机遇难……
叶挺等遇难后,《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叶挺“这一员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日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是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感动,每个中国军人为之感动,足以使反动派羞愧无地”。
在张家口前线指挥部队作战的贺龙,闻讯后痛哭。周恩来则在他发表的悼文中写道:“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采写:南都记者 陶新蕾
学术顾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卢荻